在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资助下,科学出版社于2020年6月出版了由我校生科院邱小波教授、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张宏研究员、中国药科大学王琛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王琳芳院士联合主编的专著《泛素家族介导的蛋白质降解和细胞自噬》(108万字)。该专著是在邱小波教授等2008年主编的《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基础上扩展而来,由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和哈佛大学等国内外30余个单位的41名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专家合作完成。生科院除邱小波教授作为主编外,王占新、商瑜和姜天霞老师也作为编委参与了编写。陈竺院士和诺奖获得者Aaron Ciechanover院士为2008年版本撰写了序和引言,袁钧瑛院士则为本版撰写了序言。 该专著反映了过去10多年来相关领域的快速发展,系统而深入地介绍该领域的基本理论、实验技术及应用前景。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直接执行者,生命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环节都与蛋白质有关。一百多年来,科学家们已对蛋白质合成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与其相关的研究至少已有5项被授予诺贝尔奖。然而在人类基因组中,与蛋白质合成相关的基因约占1%,与蛋白质降解相关的基因却接近5%, 说明蛋白质降解对生命的意义并不亚于蛋白质合成。人类细胞中存在着两类主要的蛋白质降解途径,即泛素-蛋白酶体通路和溶酶体-自噬通路。泛素家族包括近20种成员蛋白,其中泛素介导真核细胞内绝大多数蛋白质通过蛋白酶体进行选择性降解,类泛素ATG8/LC3则介导细胞自噬。细胞自噬通过溶酶体降解错误折叠蛋白、蛋白质聚集物和细胞器等细胞内物质。2004年,以色列科学家Aaron Ciechanover 等三人因发现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获得诺贝尔奖,此后蛋白质降解研究在国际上被广泛重视。2016年,日本的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因发现自噬机制获得了诺贝尔奖,进一步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2019年,美国的William Kaelin因发现可促进肿瘤生长的低氧诱导因子HIF蛋白的降解机制获得了诺贝尔奖。短短的十五年中,一个研究领域获得三次诺贝尔奖,这在世界科学史上是罕见的。在此背景下,专著《泛素家族介导的蛋白质降解和细胞自噬》的出版,应会大大推动该领域在国内的发展。